fbpx

輔助抑或取代? 人工智能對專業翻譯人員地位的挑戰

2020年6月3日

人工智能的發展一日千里,人類已開始反思多數職業被機器人全面取代的可能性。研究人工智能的專家約翰.普利亞諾(John Pugliano)預言,人類七大專業:醫生,律師,建築師,會計師,飛機師,警察,地產中介員,很有可能於不久的將來被取代。如同翻譯員一樣,這些專門行業都是需要長時間培訓成材。如今,似乎人工智能對人類專才的威脅已經迫在眉睫。到底人工智能會否挑戰專業翻譯人員的地位?

要處理這個問題殊不容易,首先需要先從基本的語言學作分析。目前人類語言約有五千多種,各種語言的語義、語音、語法等可以差天共地。語系相近的如法語,西班牙語,意大利語等,同屬拉丁語源,交替互換的複雜性自然及不上跨語系的翻譯。在香港社會,漢語及英語普遍通行,但漢語語系和屬於日耳曼語系的英語,兩者的結構可謂風馬牛不相及,最明顯不過的分別是,漢語是表意的方塊文字,英語的表音文字,處理英漢互譯的困難程度可想而知。

為貼近我們日常需要,以下著重討論人工智能對英漢翻譯的影響。機器翻譯領域自2016年Google開發出神經網絡系統後產生巨變。其原理是將句中每個字編碼成向量,神經網絡將之進行解碼, 每次解碼會連同其餘向量都一起納入考量,以生成對應的翻譯。此系統更加重視句子的結構和字詞間的關係,能更正確的分析全句意義再進行翻譯。此後,各大科網企業如Facebook、Microsoft、百度、有道翻譯等,都開發出自己的神經網絡系統。網絡世界如浩瀚宇宙,假如人工智能可以全面汲取這些來源,那豈不是如Alpha Go那般天下無敵?

可是,現實情況並非如此,英漢雙語系統各自恢宏而複雜,非具有確定規則及目標的單純棋類競技可比擬。語言表達不單有基本的字面意思,還包含語氣語調、修辭技巧等等,還有方言、俚語、成語典故和習慣法等要素,加上不同的情景和不同的受眾,需要調整直譯意譯策略,翻譯員很多時需要作文字以外的考慮。著名金庸小說翻譯家郝玉青(Anna Holmwood)亦曾分享她處理英譯《射鵰英雄傳》(A Hero Born: Legends of the Condor Heroes Vol. 1) 時面對的困難,為了讓英語世界的讀者閱讀流暢,在打鬥情節中,她並沒有逐字硬譯;但處理朝代年號、時辰、武功招式等便忠於原著。由於可見,至少文學著作的翻譯本,並非冷冰冰的機器翻譯可以勝任。

又如外語電影名稱的翻譯,兩岸三地經常有不一樣的譯法。最著名的例子莫過於The King’s Speech。內地,香港,台灣分別譯作「國王的演講」,「皇上無話兒」,「王者之聲:宣戰時刻」。不同譯名反映出不同的地域文化,其高下取決於翻譯員的功力,亦涉及根據電影內容而作出判斷。人工智能的答案似乎只能按字面意思行事。

上文中談及的翻譯工作均要求較多意譯及對文化的理解,不過,其他領域的翻譯又如何呢?處理重複較多亦較為機械的法律文件等,應是機器翻譯的強項。然而法律文件翻譯的性質便決定了,翻譯過程中必須保證人類參與,才能確保精確及萬無一失。至少今時今日,人工智能主要仍是作為輔助工具,我們離完全信任人工智能獨立作出的初步翻譯工作還很遠。

人腦的記憶力有限,字庫量當然比不上電腦。但如何靈活運用有限的文字組合,如何令電腦為己所用,則是人類的強項。至少我們還沒有見到一個足夠人性化的翻譯機器人。我們相信,翻譯員的價值並不會輕易被取代。

如有興趣了解更多相關資訊和我們集團的服務内容,歡迎隨時瀏覽我們的網站(www.intlingogroup.com)或與我們的業務發展部或客戶服務部聯絡。

 

 

Our Contacts

  • HONG KONG
  • Diners Professional Translation Services Limited
    +852 2545 2227  diners@diners.com.hk
  • Hong Kong Legal Translation Limited
    +852 2370 2038  cs@hklegaltranslation.com

We Speak Your Mind

 GET QUOTE